煙草在線專稿
一、父親與“祖宗”的對話
每逢7月半,父親都會慎重地在堂前擺好桌椅碗筷,接祖宗來家吃飯。9副碗筷、9盞酒杯、9杯茶,桌上常有一個菜是芋頭,這是爺爺生前最愛吃的一道菜。席前燒香跪拜、席間敬茶倒酒、席后水果點心,每一個程序都嚴謹有禮。兩日禮畢,送祖宗去,父親沿路燒紙與祖宗話別,殷殷關(guān)切,言語沉沉,較少提及保佑許愿,更多的是叮嚀囑托。
最開始父親做這些,我們都很費解,因為他對封建迷信的態(tài)度一向都很抵觸,爺爺奶奶生前迷信神佛,菩薩擺在堂前,他也從不叩拜??勺詮臓敔斶^世,他一反常態(tài),竟還主動操辦,并且一堅持下來就是十六年,眼下“流程”走得已很是專業(yè),弄得我們誰都不敢玩笑怠慢。
父親并未跟我們細說這些行為的意義,他擺的9副碗筷,有2副是給爺爺奶奶的,其余7副,象征的是其他前輩??粗酚薪槭碌貙χ諝獍自?#xff0c;把“祖宗”迎來送往。我漸漸領(lǐng)悟,父親是通過這種方式,表達他對前輩的緬懷,即使陰陽兩隔,也沒有阻斷的關(guān)心。
每年此時,我和姐姐一定會回家,與父母一道履行這個“儀式”。母親備菜,我和姐姐折紙錢、裝燒包,也會把孩子們領(lǐng)到堂前,叩三個頭。孩子們被這份誠意感染,鞠起躬來毫不含糊。我的小孩今年第一次學會行禮,他總問我:“媽媽,祖宗是誰?他在哪里?他要去哪里?”我想不用急著解釋答案,時間自會詮釋清楚。
父親與“祖宗”的對話間,無形中在我們心里播下了一顆“孝”的種子。感念前輩,不忘恩情!這顆孝的種子,也春風化雨般孕育在了后輩的意識里,潤物細無聲著。
二、孩子與“動物”的對話
兒3歲,小名奔奔。他有一項特別的技能,就是他能與動物、昆蟲甚至植物“對話”。應該這么說,他尊重大自然里的其他生命,并且懂得與“他們”交流,并會試著去領(lǐng)悟?qū)Ψ降幕貞?/p>
比如:在傍晚,他喜歡用手電筒去照泥土地里的蟾蜍,燈光底下的蟾蜍不愛動,奔奔開始了它們的聊天:“你好,小青蛙,你吃飯了嗎?……你要去哪里?是去找媽媽嗎?……再見小青蛙,我明天再來看你!”這些呢喃對白間,似乎他們就產(chǎn)生了默契和友誼。是真真切切可以被人感知到的溫暖。
菜地里,快干涸的水桶里有兩只小蝌蚪,奔奔用水瓢舀起小蝌蚪送到附近的水渠,這些動作在3歲小孩的手里完成并不那么輕松,他做到以后特別開心“媽媽,我送小蝌蚪回到家了,它謝謝我了嗎?”我配合道“是的,它謝謝你了!謝謝你救了它們!”
小朋友都喜歡玩逮昆蟲的游戲,奔奔也是,但是玩一會他就會放掉,從未棄之不顧?!靶◎唑?#xff0c;你的翅膀折斷了,我送你安全回家”。
剪完頭發(fā),他把頭拱到家里老狗跟前,說“小黑你看,我剪了新頭發(fā)”,小黑架不住他的熱情,回應他一個臭哄哄的濕吻。
他會對牽?;ㄕf:“早上好”;對酸棗樹說“謝謝你,結(jié)這么多果子給我們!”
……
孩子愿意與大自然里的其他生命對話,作為媽媽,我鼓勵并支持他,因為這些言語里面蘊含著對生命的欣賞和善良。
在孩子與小動物的對話間,在父親與祖宗的對話間,有一顆“善”與“孝”的種子在孕育生長著,滋養(yǎng)著我們成長為一個有溫度的人。我愿呵護這顆種子,讓它在后輩的心間茁壯成長、得以傳承!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