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草在線專稿 在家吃晚飯的時候總要喝上兩口,冬天一盅白酒、夏天一瓶啤酒,不是因為貪杯,就是為了增添一點儀式感。不在乎吃的是什么,哪怕兩碟小菜也是如此。女兒很少在家吃晚飯,只有我和妻兩個人,若是不喝上兩口,增加點儀式感,晚飯會變得寡淡無味。而喝上兩口,延長些吃晚飯的時間,并聊一聊各自一天的見聞與心情,飯菜似乎會變得可口許多,生活似乎也有了味道。
我向來覺得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,這跟矯情無關(guān),而是對生活的熱愛,對幸福的敏感。原本我們的生活,會充斥著許多喧囂、雜亂、無序,甚至沉淪,如果我們不能慢下腳步,加入一點儀式感,并莊重地對待自己,生活將變得越來越煩躁。
我喝茶時亦是如此,有的人喝茶注重茶本身的好壞,而我更注重喝茶時的儀式感。在家喝茶的時候,要有茶壺、茶盞、茶臺,還要配上一盆微竹烘托氣氛。一邊慢品茶香,一邊觀竹枝搖曳,整個人頓時仿佛置身于江南竹林中,心緒自然會平靜下來。
說起儀式感,《小王子》中有一句很好的解析: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。換句話說,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,把一件單調(diào)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。古人之所以講究在做沐浴焚香這種儀式后,才會撫琴賞菊,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撫琴賞菊這件事情的尊重,更是因為增加沐浴焚香儀式后,他們會很快進(jìn)入一種神圣的情境中,從而讓撫琴賞菊也變得神圣起來。
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缺乏必要的儀式感,并使生命中很多特別的瞬間被錯過。因為心不在焉地生活,自然就不存在美好瞬間這種東西。既然不能享受當(dāng)下,又哪來的美好回憶呢?
《朗讀者》第二季宣傳片中列舉了很多朗讀所需要的,或者不要的。說朗讀可以無懼惡劣的天氣與吵鬧的環(huán)境。對于這個觀點,我是不贊同的,雖然吵鬧的環(huán)境阻止不了朗讀,但絕對會影響朗讀者的心境,否則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會重視書房安靜環(huán)境的開辟了。圖書館也自然不會掛“保持安靜”的警示語了。保持安靜雖然是一種儀式,但這種儀式卻讓每一名讀者都能很好地融入書中。
我們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取消生活中那一點點儀式感,更不能抱有“窮講究、瞎折騰”的想法去回避儀式感。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有了儀式感,才讓我們學(xué)會感恩、尊重,且會留下幸福和美好的回憶。母親節(jié)的時候,女兒給妻買了一大捧鮮花,妻說貴了,沒必要。我對妻子講,女兒用送鮮花這種儀式來表達(dá)他對你的愛和敬意,這是女兒對美好人生的向往,也是對生命歷程的珍惜,所以是應(yīng)該買的。
在我看來,所有重視儀式感的人都會更加容易獲得豐盈的人生,也會給自己重視的人留下最美好的回憶。正因為生活中有了那么一點儀式感,當(dāng)我們細(xì)數(shù)過往時,才會有那么一些故事值得我們終生感念和自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