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區(qū)1:有些人吸了一輩子煙也沒事,不吸的還不是一樣得肺癌。
解析:普通人只了解身邊的吸煙者患病情況,不了解更多的數(shù)據(jù)。大量科學研究證實,吸煙是肺癌、冠心病、慢性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、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,這些事件的出現(xiàn)常常是在吸煙后的10年到20年,所以危害常常被人們大大低估。
一項對英國男醫(yī)生為期50年的隨訪發(fā)現(xiàn),吸煙者比不吸煙者平均早死亡約10年,60、50、40或30歲時戒煙分別可贏得約3、6、9或10年的預期壽命。
誤區(qū)2:吸煙量小,沒什么癮,不會有危害。
解析:吸煙者成癮性的大小存在個體差異,吸煙量小不一定煙癮小,不少人每天的吸煙量不大,煙癮卻很大;由于尼古丁是高度成癮性物質(zhì),95%以上的吸煙者會成癮。每支卷煙燃燒都會釋放出4000多種化學物質(zhì),絕大部分對人體有害。盡管吸煙量小,但如果是長期、規(guī)律吸煙,同樣造成危害。
誤區(qū)3:只吸不咽,煙霧不進肺部就無害。
解析:吸煙時口腔、氣管、肺都需保持負壓的吸氣狀態(tài),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。即使多數(shù)煙霧只進入口腔,有害物質(zhì)也會對口腔造成損害,口腔粘膜也會吸收后通過血液等輸送到全身。而且一旦煙癮形成,吸入與否根本不由個人意愿控制。
誤區(qū)4:飯后一支煙,賽過活神仙。
解析:飯后吸煙,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,使人處于興奮狀態(tài),腦袋飄飄然,出現(xiàn)“神仙”一樣的感覺,實際上比平常的毒害更大。因為飯后吸煙會使人體的蛋白質(zhì)和重碳酸鹽的基礎分泌受到抑制,妨礙食物消化,影響營養(yǎng)吸收,同時還給胃及十二指腸等造成損害。其實是飯后吸煙,禍害無邊。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