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草在線專稿 在1月25日舉行的香港馬拉松賽上,有約1100多人因為受傷或不適應而接受醫(yī)療服務,其中40人送院。一名24歲香港科技大學畢業(yè)生首次參加十公里賽,在距離終點僅數百米暈倒,送院后死亡。另據報道,仍有一名49歲男選手危殆。
出現(xiàn)這種悲劇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,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種悲劇?是救治不力嗎?是醫(yī)療延誤嗎?不是,確切的說是參賽選手的個人原因。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,明知自己身體不適,卻要參與如此激烈的活動,這就是安全意識差,即便防護措施再到位,也很難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。
想起在2014年歲尾的最后一刻,發(fā)生在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的踩踏事件,36人死亡,49人受傷,雖有預防準備不足、現(xiàn)場管理不力、應對處置不當的責任,但當你面對10—15萬人擁擠在一個30米寬、1.5公里長的地方,你還會參與其中嗎?我肯定是不會。面對如此擁擠的場面,大腦中的第一反應是:一、即便擠進去也看不到什么景致;二、如此龐大的人流是極易發(fā)生踩踏事件的。這是人的本能反應,也是人的安全意識,但就是這樣,還有那么多的人往里擠,再嚴密的防范措施也將無效的。
在從事切絲機大修工作的那段時期,師傅經常叮囑我:在高處擰螺母時,左手一定要抓緊牢固的物體,同時右手鎖緊螺母不要使十分勁,有八分勁即可。一是因為使十分勁,會使螺母下的彈簧墊壓平,從而失去彈簧墊的作用;二是因為容易造成螺栓斷裂,在猝不及防時,更容易發(fā)生腰脫,甚至高處墜落等安全事故。這是師傅的經驗之談,也是師傅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安全意識,若是沒有這種安全意識,即便給你綁個安全帶,也不一定能夠避免腰脫的危險。
而我們在工作中、生活中很多時候是忽略這種安全意識的,往往的一時興起或一不注意就會帶來終生遺憾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唯一的辦法就是反復宣傳,用實例不斷警醒自己,使自己最終養(yǎng)成安全行為習慣,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發(fā)生。
春節(jié)假期即將臨近,有許多家庭都在籌劃著到哪兒旅行或到哪兒滑雪、觀燈,所以還是忠告一句:都長點心吧,人太多的地方別擠進去湊熱鬧,不會滑雪的或剛會滑雪的,眼睛別盯著高級雪道。要記住,多一分安全意識,才能多一分安全保障。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