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讓作品更精美,在鼻煙壺內繪制內畫時需借助放大鏡。
內畫筆上的狼毫或羊毫,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。
往鼻煙壺上繪制內畫是個細致活。
張廣慶在教弟子繪制內畫。
煙草在線據《齊魯晚報》編輯整理 一支竹簽筆,一只水晶鼻煙壺,一盞壓低的臺燈把光反射進鼻煙壺的內部,竹簽筆下很快便出現惟妙惟肖的人物。在山東,鼻煙壺內畫自成一派,歷史典故、神話傳說繪出山東人的粗獷與熱情。自清代光緒年間,魯派初成,到現在魯派內畫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其技藝的傳承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內畫賦予鼻煙壺藝術生命
明末,鼻煙自歐洲傳入中國,據說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給明代萬歷皇帝的貢品中就有鼻煙。鼻煙壺的材質幾乎包含金銀銅寶石及陶瓷,鼻煙壺上也日益裝飾起色彩繽紛、內容包羅萬象的字畫,一時之間,一只小小的鼻煙壺成了身份、品位的象征。
鼻煙壺內畫則源于水晶鼻煙壺的出現。內畫鼻煙壺也賦予了鼻煙壺藝術價值,讓它漸漸不再單純停留在裝盛鼻煙的實用階段,成為一種全新的工藝品。清光緒年間,淄博本地商人王滋將這門技藝從北京帶回博山,由當時的博山畫師畢榮九、薛向都等人細加鉆研,結合本地特色,最終形成以歷史典故、英雄傳說等為主要題材自成一派。
鼻煙壺內畫從清代發(fā)展至今,已經逐漸形成了京、魯、冀、粵四大流派,魯派在技術革新上的地位毋庸置疑,畫師遵守傳統(tǒng)特色也成為該流派的一個特點。一些能夠體現魯派風格的代表作,如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、《洛陽興建》、《百虎圖》、《春秋故事》、《三國故事》等在建國后出現。
“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讓更多人知道魯派內畫,雖然從現在的形勢來看,魯派內畫不會有后繼無人的情況,但要推陳出新,創(chuàng)作出精品,就需要更多有思想、有專業(yè)功底的學生?!濒斉蓛犬嫾妓噦鞒腥?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(yè)委員會會長張廣慶說。
一筆筆繪就老人濃濃鄉(xiāng)愁
張廣慶的內畫人生,按照他自己的分析,大概有三個階段。年輕時,富有挑戰(zhàn)熱情,繪制了很多大場面、多人物的作品。其中如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便是此時的得意之作。進入90年代,他的閱歷日漸深沉,開始了描繪意境的階段,此時他最喜愛的題材是李白的《下江陵》。2000年以后,張廣慶的作品越來越寫意,也越來越具有歷史的滄桑感。這段時間,他開始創(chuàng)作自己的童年記憶。
張廣慶1947年出生在山東濟寧,由于戰(zhàn)亂,1950年,父母帶著張廣慶和哥哥逃至博山。這一事件被他繪制在了鼻煙壺內,取名《逃反圖》,描繪的是父親挑著擔子,前面筐里是哥哥,后面的是他自己。因為生活貧困,在博山最初的歲月里,張廣慶的父親一直以賣帽子、肚兜為生,而父親的叫賣聲,也被他記錄在了內畫中。類似的作品還有《童年的回憶》、《遷移圖》等,每幅畫里都有一個老內畫藝術家的濃濃鄉(xiāng)愁。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