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那天,驕陽似火,悶熱炙烤大地,站立戶外片刻便大汗淋淋。
下午3時剛上班,便接到下鄉(xiāng)拍攝煙田的任務通知,即刻拿起裝備隨生產技術部門同事乘車出發(fā)。
經過20余公里柏油路、30余公里水泥路和10余公里雞灣大型水庫建設工程凹凸不平路段的顛簸,下午5時許,我們乘坐的越野車終于來到了此行目的地——河南省盧氏縣徐家灣鄉(xiāng)黃家灣村,與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煙站同事會合。
下車寒暄幾句后才知,黃家灣村并非此行目的地,真正目的地還要進入干溝腦組——那是個有7戶人家,長達12公里深的地方。
原本想早點拍攝完畢天黑前回到縣城的念頭瞬間打殺,只好催促兩車人員加緊趕路直奔目的地。
沿著一車寬距離、曲里拐彎、凹凸不平三輪車路顛簸上行,盡管車窗外滿目翠綠、溪水潺潺、鳥語花香,但考慮到悶熱天氣條件下深入煙田的拍攝任務,心里不禁暗暗叫起苦來。但任務大于天的責任感、行攝者的使命感,又使我重新振作起來。
“走不成了,下車步行吧。這里勉強能轉個彎,越往山上走,怕是沒處掉頭哩?!彼緳C師傅的話,意味著我們都須下車步行。條件不允許,我們只好下車并帶著家伙什蹣跚上行。
“離目的地多遠?”我上氣不接下氣地問煙站同事。
“一二里地?!蔽乙宦牼椭浪f的是公里,望望看不到盡頭的蜿蜒山路,抖抖渾身濕透的衣衫,咬咬牙跟在隊伍后頭慢慢走了起來。“這里地形狹窄,好遠也不見一戶人家,交通不便,幾乎不見一整片地,哪里能種出好煙來?!蔽覇枱熣就隆!鞍肷窖?#xff0c;地型開闊,有近20畝左右的肥沃農田,農田邊上散居著兩戶人家,那就是目的地。我們一年至少來4次,早已習慣了?!睙熣就逻叴鹪掃吂膭钗壹影褎拧?/p>
半個鐘頭后,隨著前邊同事“到了!”的吆喝,我抬頭一看,半山腰里幾塊綠油油、旺錚錚的成熟采烤期煙田便映入到我的眼簾,燥熱困乏的心境頓時消散。抬手一看手表,剛好下午6時整。
“咋個拍法?”我問生產部門同事?!包c、線、面三個角度多拍幾張,盡量把這片最正宗、無病無蟲、長相清秀的云煙99品種煙葉的精氣神拍出來?!鲍@悉所提要求后,我手持相機、選準角度迅即忙活起來。
經一個鐘頭的忙活,從不同角度拍攝了上百張煙葉照片后,我滿意地說:“齊活兒,可以下山了?!贝藭r,我們一行人早已汗流浹背。拍攝中,始終未見煙農身影。
返程路上,我向煙站同事打聽煙農情況,同事說,這戶煙農名叫李隨群,今年剛滿60歲,狹長的干溝腦組只有他一戶種了15畝云煙99品種煙葉,因地處高山之巔,生態(tài)氣候優(yōu)良,外加技術過硬、管理到位,他種植的煙葉質量上乘,是遠近聞名的“老把式”。而李隨群通過種煙,不僅使家庭脫了貧致了富,而且還在鄉(xiāng)鎮(zhèn)搬遷安置小區(qū)購置了住房,使人老幾輩搬出大山的美夢成真,同時還用種煙積蓄供兒子孫子上高中上中專,一舉甩掉了“睜眼瞎”,如今兒子在省外進廠務工,孫子即將中專畢業(yè),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聽罷李隨群家庭情況介紹,想想這高山之巔原生態(tài)植煙環(huán)境,對比一下別處煙葉長勢,我仿佛找到了“在哪兒種煙”“誰來種煙”“怎樣種煙”的答案,長達6個小時之久的舟車勞頓和悶熱煩躁瞬間消散。
原創(chuàng)聲明: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(chuàng),所有觀點、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,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(lián)機構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,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(yè)指導。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。
版權聲明: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,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(包括但不限于全文/部分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傳播或建立鏡像)使用本文內容。若需轉載或引用,請?zhí)崆奥?lián)系煙小蜜客服(微信號tobacco_yczx)獲得許可,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025中國雪茄(四川)博覽會暨第七屆“中國雪茄之都”全球推介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