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記憶里,家鄉(xiāng)有一座小橋,叫太平橋。這座橋的歷史非常久遠(yuǎn),聽老人們說是明清時期修建的,具體年代我沒有考證過,可它卻伴隨了我童年的成長,有我許多兒時的回憶,每當(dāng)我想家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這座家鄉(xiāng)的小橋。
太平橋,是用方方正正的青石砌成的拱橋,橋面的兩邊是半人高的青石砌成的圍欄,由于年代久遠(yuǎn),橋面青石的石面都已經(jīng)磨得光滑掙亮。石橋拱洞上的正中有一塊很大的長方形的石頭,石面很光滑,上面刻著宋體“太平橋”三個凹陷的大字,字跡斑駁。連接石橋的是一條古老的青石石板路,橋的南面是磨得很光滑的長長的石梯,北面有一段長約五十多米光滑的石板街道,街道的正中央由一排排形狀整齊大小一致的石塊鋪成,石板的中間凹陷,兩邊稍高,形成良好的排水帶。
順著橋邊的石梯往下走,橋下是常年不斷清澈見底的流水,從古老的城下流出經(jīng)過太平橋向西流去。橋下的小河邊有一口古老的洞形水井,這口井,里面和四周都是用方塊的青石砌成,頂部用一塊很大的石板蓋起來,青石板上面是一片開闊的菜地,井的前面是一塊膝高的石板做井的圍欄,井前是用青石塊鑲砌成的平平整整兩級的平臺,半人高的青石圍欄把平臺圍在中間,平臺上經(jīng)常有許多人在那里挑水、洗菜、洗衣服,孩子們就在小河里嬉戲。
小時候,每天上學(xué)、放學(xué)都要經(jīng)過這里,于是太平橋就成了我小時候和玩伴們嬉戲的天堂。小河兩岸的土埂子上長滿了郁郁蒼蒼的野草,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,有的有名字,有的沒名字,有紅色的,黃色的,紫色的,白色的,姹紫嫣紅在河岸的草叢中若隱若現(xiàn)美麗極了。我們常常到河邊去采花,充當(dāng)賣花的小姑娘。
河岸上有一種紫色的野花,樣子有點(diǎn)象鴨子,我們都叫它鴨鴨花,把花掐下來放在水里,猶如一只只小鴨子在水里游。于是,我們便常常把采來的鴨鴨花一朵一朵的掐下來,放在小河的水面上,讓它們成群結(jié)隊(duì),順著河水的流動一點(diǎn)頭一點(diǎn)頭的向下游去,仿佛還能聽見它們“嘎、嘎”的叫聲。
橋的下面有幾塊很大石頭,流水沖過大石頭,象人高的瀑布,從石頭上砸下去,年長月久,大石頭被水沖的光滑澄亮,小瀑布下面砸出了齊腰深的小水潭。天熱的時候,我和伙伴們常常在橋下的水潭中嬉戲——游泳。記得,有好幾次放學(xué)后,我和伙伴們在橋下的小水潭里玩,忘記了回家的時間,為此,還被父親責(zé)罰過。
如今的太平橋早已經(jīng)不存在了,以前太平橋所屬的地方已經(jīng)變成了一棟棟的高樓大廈,橋下的小河變成了寬敞的街道。那清澈流淌的小河水伴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,隨著時光的流逝,也只能在記憶里才找得到了。